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11-05-16     点击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置

1、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代码:07001001

课程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课

计划学时:48学时

    分: 3

 

2、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实施方案,由过去“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机融和,于2006年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也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为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要求,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原则,对大学生从入学适应培养开始,逐步进入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养成教育,培育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其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见,本课程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一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课,是“知”与“行”的统一。本课程对职业院校各系部、各专业人才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也是学生成人与成才的关键。

 

3、课程定位:

现代社会对人的工作素质要求在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既能顶岗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教育对象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学院秉承创办特色高职院校、培育优秀职业人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为此,本课程从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作为具体目标;并在教学上借鉴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职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 “重点讲授,学思互促,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

 

4、课程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总体目标: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

1、明确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理解和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2、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践行者。

4、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5、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6、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确立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7、认清人生价值的标准,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处理好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8、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认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理解社会主义道德;认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9、掌握社会公德主要内容,实践公德规范。

10、认识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及法律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做合格的“职业人”。

11、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解决好人生大问题。

12、 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法律信仰,做守法公民。

13、了解我国基本法律内容,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总体目标: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

1、能够积极主动的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能够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

3、能够科学对待个人成长中的顺境和逆境,正确分析两者的关系,提高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能力。

4、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同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5、能够正确正确处理身心健康,正确对待人生环境,正确分析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能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集体。

6、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分析不同的人生价值问题,在实践中创造价值人生。

7、能够运用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正确分析社会道德现象。

8、能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用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判断、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9、能够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能用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提炼本专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在校期间的训练和准备;

10、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分析和对待大学生恋爱问题。

11、能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并做好三年大学规划,努力实践;

12、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失范现象,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总体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了充分体现437ccm必赢国际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把课程设计为课堂教学模块和实践模块。

课堂教学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专门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自觉完成由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主动面对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人生发展动力方面的思想问题,积极审视传统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协调社会生活的重要道德问题,自觉践行我国法律规范。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人生发展规划和社会生活适应的几方面重大问题展开,形成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块:以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既是学生参加社会锻炼的过程,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深入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认知和评判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2课程内容标准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知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荣辱求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

难点:把个人立业成才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尽快进入创造性学习阶段。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明确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3.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思考题】: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想和信念,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的作用。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难点: 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实践教学设计

1.观看社会主义成就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 制订高职三年规划书:分析自身现状,规划大学发展目标、实现步骤和措

【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 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3.做忠诚的爱国者。

难点:如何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如何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实践。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1.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实践教学设计

1.参观考察:组织大学生到437ccm必赢国际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电影。

【思考题】: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4.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
难点: 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世界观与人生观。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1.协调自我身心关系。2.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观看教育影片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电视片、电影,并写出观后感,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2.举行演讲赛或辩论赛教师可组织学生以班级、团支部、党支部为单位,举行“人生赞歌”演讲比赛,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或组织学生以“贡献、奋斗、创造”与“索取、放弃、享受”为主题,举行辩论赛,引导学生树立贡献、奋斗、创造的人生价值观。

3.团体辅导:如何面对和表达负面情绪——通过组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和传递途径,以增进学生面对和解决负面情绪的能力,从而促进其抵抗不良心理的能力。

【思考题】: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 
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
4.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难点:对道德的理解。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3.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

则?

3.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弘扬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4.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5.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6.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向道德模范学习。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明确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强公德意识,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了解课余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深入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强公德意识
2.
掌握休闲生活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难点: 使学生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实践教学设计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建立节约型校园”的社会调查,让学生亲眼看到校园内惊人的浪费现象,同时也促使了一些有责任心的学生,开始注意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厉行节约。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明确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使学生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2.
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3.
树立正确的现代择业观与创业观

难点:树立正确的现代择业观与创业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1.职业与道德和法律。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职业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4.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1.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爱情与人生。2.婚姻与家庭。3.家庭美德。4.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实践教学设计

举行演讲赛或辩论赛: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分析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力和义务?

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法的概念和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产生发展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和实施等一系列法学基础理论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的本质;法治。

难点: 法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其产生、变更和终止。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2.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2.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2.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权与人权;民事法律制度。

难点: 公民权与人权的本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2.我国的国家制度。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1.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2.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3.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4.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1.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3.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4.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实践教学设计

1.辩论、讨论:就当前的某一热门法律问题或者发生在身边的某一热点问题,开展法律专题辩论和讨论。

2.练习写作法律文书:可以练习授权委托书、民事合同书、婚前财产确认书、还款协议书、民事起诉书等等。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4.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意义。

 

学时分配表: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分 配

总学时

理论

实训

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4

4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6

4

2

3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6

4

2

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6

4

2

5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锻炼道德品质

4

4

 

6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6

4

2

7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6

4

2

8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4

4

 

9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6

4

2

 

48

36

12

 

 

三、课程实施

1、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本门课程建设需要,教研室有6位老师共同承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其中,教授1名,讲师2名,研究生教师3名。教师年龄跨越老中青三代,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教研室制定了有系统的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指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鼓励并安排年轻主讲教师利用假期或以短期培训的方式进入临床实践,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打造真正“双师”型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对外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经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2教学科研、教研活动:

1)结合实际研究教学内容。认真查找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高专思政教学模式,在充分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案例讨论、举办讲座、学生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丰富教学手段,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以课堂讲授为主渠道,辅之以电教录象、开展实践调查和举办讲座等方式。(以下详述)

4)教研活动的开展。每单周二下午教研室全体成员,或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及说课活动,相互交流和学习;或集体备课、讨论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或交流有关重点、焦点、热点问题的看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搞好课程教学和学术研讨。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中的思想热点或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教学,注重实效。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社会调查、动手操作、现场模拟、亲身体验等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

1)讨论式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如围绕“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等重要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教学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能帮助学生澄清认识,培养理论思维的习惯,体现课程的时效性和教育性。

2)辩论会:如以“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等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开展辩论,在辩论中澄清认识,学生能够加深对问题的思考。

3)情境式教学:利用表演形式反映校园道德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寓教于乐。

4)案例教学法:运用实际生活案例讲解分析。

5)启发式:运用开放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多方位的思考理论知识。

6)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革命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7)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学校优良的教学设备及资源,制作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五个结合”

1)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结合德育课将素质教育活动制度化、常规化。

2)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倡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公益服务工作。

3)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假期参加义工服务、社会调查活动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4)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至少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社会调研报告,将其成绩记入学分。

 

总之,要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寓学于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课程学习内容和职业岗位的特点,对基本理论知识采取案例分析训练、启发引导、项目训练等教学方法;对涉及关键能力培养方面,设计相关能力训练项目和工作任务训练,采取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除了加大对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建设的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训练外,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为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另外,由于企业是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良好阵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第一线中去,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学院已经建立了思政教学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能够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

 

五、考核标准

1、考核思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培养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生观、道德观与法制观。道德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历练之后才能形成的。其中,还会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它又是复杂的。鉴于此,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和一项专业技能的考核,如会不会看图纸制作工具等,很容易准确考核,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考核存在很大的困难,但作为一门课程,也得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单项考核与多元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也追求学生个体素质能力的培养。以期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力量。

 

2、具体考核标准

1)第一章考核: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理解接受高职教育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核心体系;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与新同学交流、沟通、辩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能力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2)第二章考核:专业能力主要考核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掌握自身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方法能力主要体现在全面、系统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第三章考核:专业能力主要考核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点;社会能力主要考核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方法能力主要考核与人交流的方法,学会就事论理的方法。

4)第四章考核:专业能力的考核主要体现高尚的人生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内涵;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主要体现为与他人和谐相处、具有团结心和社会责任感。

5)第五章考核: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比较能力;方法能力是掌握演绎法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6)第六章考核:专业能力考核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社会能力考查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预测等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是考核学生掌握归纳法、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的情况。

7)第七章考核: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的内容,能用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分析当今校园恋爱;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全面、系统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考查学生的理性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8)第八章考核:专业能力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与精神分析有关法律案件,培养法律意识;社会能力考查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方法能力考查学生掌握演绎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的情况。

9)第九章考核:专业能力考核学生能否领悟宪法、民法、程序法的法律精神的能力;社会能力考核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方法能力考核学生能否懂得演绎法、归纳法及抓重点的方法。

 

3、考核方式与安排

1)形成性考核:主要以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40%

A平时成绩(20%

课堂考勤:满分10分。缺席一节,扣1分;缺席达到一定节数者,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课堂发言:满分5分。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并表现突出者,满分5分。

个人书面作业:满分5分。

B社会实践报告(20%

凡是能够按要求选好课题,完成实践并上缴报告的给予基本分,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中心突出,条理分明,语言通顺,统一用系部文稿纸书写,字迹清楚,要求字数最少1500个。

其中,社会调查报告成绩评定如下:凡是能够按要求选好课题,做出计划,完成调查并上缴分析报告的给予基本分。报告要求以个人或项目小组形式完成,中心突出,条理分明,语言通顺,统一格式打印,无字数要求,但应完整。成绩评定的基本标准如下:

1)分析正确合理,语言表达流畅,并有一定自己见解——优(评定为20分)

2)分析基本合理,语言表达通顺——良(评定为16分)

3)分析有点牵强,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中(评定为13分)

4)分析较牵强,语言表达基本正确——及格(评定为10分)

5)分析很牵强,语言表达差错较多——不及格(视情况评定为0-8     

6)分析文章完全脱离自己的选题实际的,或者有严重抄袭现象的不给分。

 

2)期末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开卷考试。

  在期末考试中,考核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题目的引导,鼓励学生发表有价值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给予奖励,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考题内容,主要以教材所讲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高职大学生自身实际回答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章节顺序、课时分配等,可根据具体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分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陈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及分析》,祖嘉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许汝罗、王永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训教程》,周宁宁、陈燕娟、张玉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8

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胡斌斌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9  《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袁本新

王丽荣等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情感德育论》朱小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美)霍尔。戴维斯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月版。

12、《德育发展研究》郑永廷,人民出版社,20069月版。

13、《卡耐基智慧从书》,高国政,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15、《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6、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系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庄子》、《荀子》、《韩非子》

17、《法理学》周旺生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18、《道德教育的哲学》(美)柯尔伯格著,魏贤超  柯森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月版

19、《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杜文东,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沈壮海,人民出版社,200509月第1

2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沈国权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6

22、《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茅于轼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6

23、《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顾明远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6

24、《在北大听讲座》(十辑),文词主编,新世界出版社, 2003.6

25、《中西文化知识——测试与分析》,林珏、阳志清、符建明、潘卫民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6.6

26、《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宋元林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6

27、《今日说法故事精选》,王新中、钱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92004.9

补充教学资源:

    网络、图书馆资料等。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思政课部思政教研室

2011322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湖街华商路2号  | 江门校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华商大道1号 

网址:www.shuanghusd.com | 437ccm必赢国际(中国)有限公司-Best App 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2007829号 

Baidu
sogou